广东省通过积极扶持贫困村、苏区老区、民族地区等开发省级PHCER项目,广东碳普惠机制实现定向签发PHCER 110万吨,为精准扶贫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除了基于社区、小微企业的 PHCER 减排项目以外,实施碳币奖励鼓励普通公众参与碳普惠,是广东碳普惠制的另一条路径。




    碳币是由节约水电气、乘坐公交车等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兑换的虚拟币。公众绑定手机卡、公交卡和水电气账户后,碳普惠平台会自动计算每位用户的碳减排量,之后发放到用户碳账户中。有了碳币,用户可以去兑换平台相应的商品。


    分析可知,广东碳普惠制是一种典型的政府搭台、有效链接碳市场、商家、小微企业、社区和公众的 ER 型碳账户,即碳减排账户。作为国内最早、推广最为成功的碳普惠机制,广东碳普惠制的成功具有以下借鉴意义。


1、链接碳市,精准扶贫

广东碳普惠制能够取得成功,与广东碳市场的先天优势相关。从2013 年中国试点碳市场运行以来,广东碳市场包括电力、水泥、钢铁、石化、航空、造纸六个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 250 家左右。广东碳市场配额体量高达 4.65 亿吨,是仅次于中国、欧盟、韩国碳市场的世界第四大碳市场。这样的体量决定广东可以也必须进行机制创新。


碳普惠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一方面由于 CCER 暂停,市场急需价廉同质的减排碳资产,另一方面政策的倾斜又实现了精准扶贫。二者的碰撞,让 PHCER 成为区域碳市场的新宠儿。


2.因地制宜,形式多元


因地制宜,广东碳普惠制下的六个不同试点又做出了多种尝试。韶关是广东省首个林业碳普惠试点,依靠“林业碳汇+精准扶贫”的模式,韶关累计实现扶贫效益 2467 万元14。踏踏实实的行动,实实在在的资金,韶关的碳普惠制尝试非常成功。


除韶关外,广州的尝试也值得借鉴。在 CDM 和 CCER 时期,光伏发电项目是新能源碳减排项目的主力类型,但随着我国光伏行业的日渐成熟,特别是平价上网以后,光伏项目的额外性逐渐丧失,其合格性受到较大挑战。分布式光伏由于安装面积小,用户分散,存在间歇性、波动性、安全隐患等实际问题,这也正是碳减排项目额外性的体现。广州通过扶持社区和用户将分散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备案为 PHCER项目,为社区和整县推进的分布式光伏提供了新的补充资金思路。


另外,中山市的“零碳未来馆”,惠州市的“碳普惠校园建设”,东莞市的“大气环保体验馆”,河源市的“碳普惠景区”等也都为碳普惠制推广提供了多样的实践和经验。


3.星星之火,绿色启蒙


在广东碳普惠制实践过程中,个人用户虽然未能直接链入广东碳市场,但是以家庭、社区、组织为单位,仍然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实践。比如中山市麦润标等10户居民家庭以打捆的形式,实现了51吨PHCER的签发。虽然这样的体量,平均到家庭,平均到个人微不足道,但星星之火,个人减排碳账户链入碳市场的可能性已呼之欲出。


除此之外,碳普惠制下,各试点地区还开始了一系列碳普惠活动。比如广州从化开展的“碳普惠邀你一起活力运动暨从化流溪绿道徒步行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举办的碳普惠环保学术月活动,东莞麻涌环保热电厂环境教育基地举办碳普惠实践基地揭牌仪式等活动,均是出色的绿色低碳启蒙活动,低碳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愈来愈近。




全国各地碳普惠推行相关文章:

广东碳普惠制度和成果
广东碳普惠制推出碳币
深圳碳普惠制作成果
浙江碳普惠设计理念
浙江碳普惠增加“低碳产品消费”场景
武汉碳普惠推行成果
上海碳普惠机制推广进度
全国推广碳普惠活动本质是“积分换权益”
衢州个人碳账户金融模式
衢州市个人碳账户推广成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