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深圳碳普惠制作成果
作为我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深圳碳市场的探索建设也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作为全国 7 个首批碳交易试点中唯一的计划单列市,深圳碳市场“两小两多”的特点非常突出。首先深圳碳市场管控的区域最小,仅占全部试点碳市场管控区域的 0.4%。深圳碳市场年发放配额规模最小,只有 2500 万吨左右,为试点省市总量的 2.5%。其次,由于纳入门槛低,深圳碳市场共纳入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众多,共有 750 家。
这些企业所在的行业繁杂,涵盖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机械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水务、燃气、公交等 33 个行业。
尽管具备“管控区域小、配额总量小”、“企业多、行业多”的先天不利条件,深圳碳市场仍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截至 2022 年 5 月底,深圳碳市场以约占全国 7 个碳交易试点 2.5%的配额规模,实现了 12.81%的交易量和 11.33%的交易额占比,市场流动性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
活跃的成交率,较高的市场流动性,为深圳碳普惠制度的建设也融入了许多期许。2021 年 11 月 16 日,《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发布,“双联通·四驱动”15的碳普惠体系浮出水面。
就碳普惠目标来看,深圳设定了三年三步走的低碳目标。2021年为碳普惠基础年,主要内容为形成顶层设计,包括构建制度标准、方法学体系、完善交易机制和建立商业激励机制等内容。
2022 年为提高年,主要内容为初步建立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碳普惠运营机制,包括碳普惠统一平台搭建,实现碳积分、碳普惠减排量与碳交易市场的联通、兑换和交易等。2023 年为完善年,主要内容为碳普惠体系的完善,包括规则流程进一步清晰、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系统平台进一步完善等。
就组织结构来看,碳普惠工作专项小组办公室设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就低碳情景来看,深圳碳普惠制度拟包括的有效情景为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绿色公益、小微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场景等。就方法学来看,深圳碳普惠制度拟建立的方法学范围包括公共出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林业碳汇等领域。
至此,深圳碳普惠框架建立。2022 年 8 月 3 日,《深圳市碳普惠管理办法》发布,深圳碳普惠路线图更加丰满立体。
图 深圳碳普惠制度产品类型和产品区别
此处核证减排量是指按照深圳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布的碳普惠方法学计算,并经深圳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核证备案的减排量。碳积分是个人参加碳普惠获得的回馈权益,积分值由个人减碳行为依据碳普惠方法学计算的碳普惠减排量按照一定兑换规则进行换算而来。
从碳普惠制度产生的减排量来看,深圳碳普惠机制从源头进行了分层。由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产生的核证减排量,由于采用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审批机制和承诺机制,未来可以作为合格的抵消产品纳入深圳碳市场。个人产生的碳积分由于更偏向于“乐享普惠”,未来不可以纳入深圳碳市场。同时,个人碳积分有有效期的限制,其有效期为 10 年。从整个运行机制来看,未来深圳碳普惠制度的运行会与广东碳普惠机制非常类似。
另外,深圳市已经相继发布了两个方法学,分别是 2021 年 12 月10 日发布的《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法学(试行)》和 2022年 6 月 21 日发布的《深圳市居民低碳用电碳普惠方法学(试行)》。从方法学的核心来看,它们与 CDM 和 CCER 方法学一脉相承,具有严肃性和准确性,它们的建立将为未来核证减排量的签发提供坚实依据。
依托方法学和顶层设计,深圳碳普惠活动正在加速展开。2022年 6 月 13 日,由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和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联合打造的国内首个居民低碳用电“碳普惠”应用上线。该应用基于《深圳市居民低碳用电碳普惠方法学(试行)》,对家庭电量进行换算从而得出居民家庭减排量。由于同质易追踪,这部分减排量很可能在 2023 年正式纳入深圳碳市场交易。
最后,深圳碳普惠机制与国内其他省市,特别是粤港澳地区相似机制的互联互通也将会成为一个亮点,值得关注。
全国各地碳普惠推行相关文章:
广东碳普惠制度和成果
广东碳普惠制推出碳币
深圳碳普惠制作成果
浙江碳普惠设计理念
浙江碳普惠增加“低碳产品消费”场景
武汉碳普惠推行成果
上海碳普惠机制推广进度
全国推广碳普惠活动本质是“积分换权益”
衢州个人碳账户金融模式
衢州市个人碳账户推广成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