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碳交易与个人碳账户也是极易混淆的概念,二者同样有联系也有区别,有必要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在与碳市场链接的情况下,个人碳账户跟个人碳交易的关系,好比两个可以连接的拼图。如果个人碳账户内的碳减排量(或者配额)一旦被碳市场接纳,则个人碳账户和个人碳交易通过中间可拼接的端口,连成一体。个人碳账户是前端,是因,个人碳交易是后端,是果。二者相互支撑,驱动个体低碳减排行动的完成,这是个人碳账户和个人碳交易相交的情况。此时,二者组合成为个人碳账户(1+N 类型账户)的外在表现形式,常常相互替代或者混淆使用。比如在碳市场链接的情况下,EA 型个人碳账户大致可以与 EA 型个人碳交易画等号。


    二者也有不相交,各自与其它端口相连接的情况。当个人以投资者的身份介入碳市场时,这时个人只需要有后端的个人碳交易账户就可以了。



深圳碳交易获利第一人

    这是一则旧闻,故事从 2013 年讲起。2013 年 6 月 18 日,深圳碳交易平台正式上线交易,这是中国首个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消息刚一发出,金融从业人员史成敏锐的感觉到:“机会来了”。
    说干就干,史成成功筹措到 30 万元。7 月 2 日,他在深圳交易所完成了开户手续。3000 元的手续费,史成成为中国试点碳市场“吃螃蟹”的第一批人。等了一个月后,史成果断出手,一下子以 35 元价格购入 7000 吨碳排放配额。9 月 10 日,史成以均价 65 元挂单卖出 5200 吨配额。短短两个月,史成获利 10 万元。
    获利 10 万元后史成停止出售,把没卖完的 1800 吨碳排放配额悉数捐出,支持深圳碳减排。根据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统计,2013 年上半年有一半以上的成交来自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


    这时的个人碳交易账户显示的是投资型碳资产,与个人碳排放管理或碳减排行为无关。因为承载的是投资行为,而不是碳管理功能,所以无需前置的个人碳账户。也就是说 ET 型个人碳交易和个人碳账户毫无关系,不可以混淆使用。


    同样,当个人碳账户的激励为商家权益、政府补贴、公益等形式时,因为个人碳减排量不具备作为碳资产的准确性等条件,此时就没有后端的个人碳交易,只有前端的个人碳账户。左边的插图就会和其它插图相连,无需接入个人碳交易这个端口。


用公式概括二者的关系,如表 所示。


     综上,个人碳账户并不等同于个人碳交易,或者说个人碳交易只是个人碳账户发展阶段和价值实现的可能性之一,具有严格的前置条件,单纯的将二者看做因果关系或者粗暴的认为二者毫不相关都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