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 设立个人碳账户 摸清碳底数,低碳行动有据可依
个人碳账户也是消费端碳减排不可忽视的力量和形式。每个人都应该获得一定的免费或者低价分配的碳配额。该配额将储存在个人碳账户中,当个人购买电力、汽油等能够引发碳排放的能源产品时,除了支付相应的资金费用,还要扣除其个人碳账户内的碳配额。
简单来说:个人碳账户是指银行在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外推出的银行“个人碳账户”,该账户采用赠送积分和权益的方式将个人绿色行为应用至生活服务和金融服务中,包括有水费、电费、燃气费、小微贷款、预约排队等多个领域。这是银行业探路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路径的一个重点。 一般来说,银行将用户在线排队预约、支付水电费、申请小额贷款等业务转化为碳减排,形成相应的碳积分,然后用户可以使用该账户的碳积分兑换礼品和服务。
个人碳账户设立的意义
推出个人碳账户具有非常重大的积极意义。 摸清碳底数,低碳行动有据可依。
普通个人要进行碳排放管理或者获取碳减排收益,就需要有可监测、可核查的基础数据。没有“碳”数据,基于个人消费侧的低碳管理或者绿色收益就无从谈起。个人碳账户正是基于特定的方法学,将碳数据采集、碳核算、碳排放等级评价和场景应用等功能融入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帮助居民算清“碳账”,记录“碳账”。
以蚂蚁森林为例,依据专业机构出具的“碳减排方法学”,每天走万步以上最高就能得到 296g 绿色能量奖励;每坐一次公交车,就可获得 80g 绿色能量;每线上完成一笔生活缴费,就可以获得 262g 绿色能量;每笔交易金额大于 1 元的线上支付,就可以获得 5g 绿色能量。
当绿色能量积累到 17900g 时,就能申请由企业捐资、公益机构执行,在荒漠化地区种下一棵真的梭梭树。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收支清晰的“碳”流水账,每个个体的低碳生活数据才开始变得鲜活,整个消费侧的低碳减排和排放管理才有了基础和方向。
摸清碳底数,让公众了解自己的碳排放/碳减排状况,为绿色低碳生活提供量化依据,这是个人碳账户建立的第一个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