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什么是碳普惠制度?它是怎样运行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绝不仅仅是生产领域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的责任,它也需要消费领域全体人民的共同行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全社会通用的碳减排机制,就需要考虑社会公众日常生活中带来的碳排放,因此相关概念的研究和实践也应运而生。
碳普惠制度的概念与内涵
碳普惠制度是公众熟知的消费端碳减排的有力手段和途径,它是指为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并建立起以商业激励、公益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
作为聚焦生活消费领域、链接“小、微、散”用户的新型减排机制,碳普惠制度是怎样运行的呢?简单来说,它的运行依托三个步骤:
1、明确边界,定义有效减排行为;
2、实施减排数据追踪和监测,记录活动水平数据,并核算减排量;
3、将计算出的碳减排量反馈至碳普惠账户,最终转换成积分或奖励。
与以往减排机制相比,碳普惠制度优点很多。从主体来看,碳普惠制度可以覆盖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覆盖人群很广。从内容来看,碳普惠制度是解决社会公众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覆盖排放源很宽。从约束形式来看,碳普惠制度以自主自愿原则为主,亲和性更高。从政策目标来看,碳普惠制度包含了宣贯和培养的内容,并非单纯指向温室气体控排减排,形式更广泛。从侧重点来看,碳普惠制度能够从生产端自愿减排,驱动全社会共同减碳,是行之有效的减排方式。
巧妙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碳金融”的方式,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参与减排的热情,碳普惠制度作为始于 2015 年广东首创的一种创新性自愿减排机制,快速成为引导公众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创新性手段,是碳市场等强制减排行动之外的重要补充
个人碳账户未来发展建议相关文章:
我国个人碳账户未来发展模式建议
个人碳账户潜在出口建议
个人碳账户有效场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