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个人碳账户尝试呈多元化
总的来说,国内和国外与个人碳账户相关的实践已经开展了很多,对相关实践总结如下:
尝试多元,类型多样
从账户类型来说,既有 ER 型个人碳账户的应用,也有 EA 型个人碳账户的应用。这说明不管是排放还是减排,均有人群甚至是官方政府在关注。从激励方式来说,既有靠“生态正向激励”维持的个人碳账户,比如蚂蚁森林。也有靠“资金负向惩罚”维持的个人碳账户,Joro APP。
这说明不管是个人碳排放账户,还是个人碳减排账户,只要设计合理,逻辑正确,均有愿意参与甚至主动买单的个人用户。
从EA 型个人碳账户涉及的排放类型来看,
范围 1 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比如个人用户汽油等使用有涉及;
范围 2 间接排放,比如个人用户用电和热有涉及;
范围 3 其它间接排放,比如个人用户衣食住行涉及的碳足迹有涉及。
可见个人碳排放相关的全范围碳排放核算标准、计算和量化均已完成全流程实践。从 ER 型个人碳账户涉及的减排类型来看,从绿色出行、旧衣物回收,到植树造林、分布式光伏,实践类型非常丰富。这些特点,说明个人碳账户的尝试呈现多元化特点。
个人碳账户实践总结:
个人碳账户尝试呈多元化
个人碳账户难以“碳联”原因
个人碳账户接入碳交易
个人碳交易计量标准态度难统一